一、关联词阅读法
(一)关联词的类型及应用
-
首尾位置:
- 原则:尾句通常比首句更重要,尤其在总结性句子中。
- 应用:在材料的开头和结尾部分,重点关注尾句,往往包含关键结论或观点。
-
最高级:
- 识别词:如“最”、根本、关键、第一、核心等。
- 应用:这些词出现的位置往往是材料的核心内容,需特别注意和背诵,确保答题时准确提取要点。
-
并列词:
- 识别词:同时、另外、一方面...另一方面、序号或顺序表达等。
- 应用:并列词连接的内容要么都是答案,要么都不是答案。考生应整体理解这些内容,避免遗漏或错误归类。
-
结论词:
- 识别词:这些(这种、种种)、所以、因此、故此、总之等。
- 应用:这些词通常引出总结性的结论或要点,需特别注意。结论句中往往蕴含着材料的关键信息。
-
引出观点的词:
- 识别词:某某表示、强调、指出、资料显示等。
- 应用:这些词语引出的内容通常是观点或结论,尤其是在描述趋势(如高低、多少、强弱、增减)时,需特别留意,以便提炼出答案。
-
递进词:
- 识别词:更、值得、进一步、特别(尤其)。
- 应用:递进词后的内容通常是更重要的部分,最后一个递进内容往往是答案的核心。尤其在例子中,这些词出现时往往强调了重要的补充信息。
-
转折词:
- 识别词:但、然而、反之、尽管...仍然/还...
- 应用:转折后的内容通常是作者真正想表达的重点,需重点关注。转折词常用来强调与前文相对或更重要的信息。
-
其他关联词:
- 因果:因果关系词需根据题干的提问方向选择答案。例如:“因为...所以...”结构中,因和果的内容应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取舍。
- 条件:条件句中,设置的条件往往暗示了对应的做法或措施。
- 假设:假设的内容通常在材料中提出了某种可能性或假设情境,往往暗示了应该采取的措施或可能的后果。
(二)标点符号
标点符号 | 功能 | 答题提示 |
---|---|---|
冒号(:) | 表示解释说明 | 答案通常在冒号之前,冒号后的内容是对前文的补充说明。 |
破折号(一一) | 用于解释说明或强调 | 大部分情况下,答案在破折号之前,小部分在破折号之后。 |
引号(“”) | 突出强调专有、专用或不常见的词语 | 引号中的词语常为考点,需将其连同解释说明一并写上。 |
分号(;) | 表示并列关系 | 分号隔开的内容可能是并列的要点,需注意每个分号后的信息。 |
顿号(、) | 表示并列关系,常用于列举 | 顿号隔开的短语或词语可能都是要点,需仔细分辨并归纳。 |
省略号(······) | 表明省略前文内容或表示分总结构 | 省略号后的内容通常是重点,特别在分总结构中。 |
问号(?) | 表示疑问或设问 | 对问号提出的问题通常是考点,需根据材料做出回答。 |
括号(()) | 对前文内容的解释或补充说明 | 括号内的信息是作答时需特别关注的部分,可能涉及关键细节。 |
二、逻辑阅读法
(一)总分关系
1. 首尾总结明显
- 特点:首句通常包含中观、宏观总结词汇,尾句可能有结论词。
- 应用:材料的首句和尾句往往是关键,包含总结或结论性的内容。中间部分可以快速阅读,主要用于找出关键点。
- 标志词:这些、诸如此类、因此、所以等。
2. 小案例佐证
- 大案例:通常出现在材料开头,是完整案例,可能贯穿整个自然段。例如,材料一开始就描述了杨大哥的案例,这个案例可能是整段或多段论述的基础。
- 小案例:通常出现在第二行开头,用于佐证就近的观点或结论。段落结构呈现明显的总分关系,第一行通常很重要,可能是背景或结论。
① 总结结构
- 结构特点:先下结论,再举例。段落呈现明显的总分关系,第一行重要,通常是背景或结论。
- 应用:在这种结构中,案例多用于支持论点,可以快速阅读,主要关注结论部分。
② 正反例判断
- 特点:根据结尾判断案例是正例还是反例。正例通常不需精读,而反例可能需要更仔细的阅读。
- 应用:如结论是正向的,且案例为正例,可以快速跳过不必要的细节。如果结论和案例之间存在复杂的逻辑关系,需进一步仔细阅读。
③ 导氮提示
- 应用:关注段落结构提示词,如“总-分-总”、“分-总-分”、“总-分”、“分-总”等。这些结构提示词包括:因此、由此、于是、所以、总结出、不难看出等。
3. 纯事例
- 特点:纯事例段是指某个段落独立讲述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- 应用:检查事例段本身或前后段是否有总结性表述,如果没有,则需要自己总结,关注“谁、咋的了”的形式,总结时要围绕题干大方向、关注材料中的关键词。
4. 关键词重复
- 特点:多个段落围绕同一关键词展开,显示出明显的总分关系,而非并列关系。
- 应用:在这种情况下,保留总结内容,忽略分述部分。例如,若多个段落都围绕“绿地绿化”展开讨论,则答案应集中在总结“绿地绿化”的要点上。
(二)并列关系
全留或全扔
- 特点:并列词、分号、话题转换时,段落之间无明显的从属关系。
- 应用:在这种情况下,考生需判断是保留全部内容还是忽略全部内容,避免遗漏关键信息或保留无关信息。
(三)总结
逻辑关系 | 应用场景 | 答题提示 |
---|---|---|
总分关系 | - 材料的首句和尾句通常含有总结或结论性内容。- 小案例用于佐证观点。- 纯事例段独立讲述一个完整事件。- 关键词在多个段落重复出现。 | - 关注首尾总结,快速读过中间内容。- 判断正反例,正例快速读过,反例需仔细阅读。- 纯事例段需提炼总结,围绕题干方向。- 总结关键词,忽略细节部分。 |
并列关系 | - 并列词、分号、话题转换时无从属关系。 | - 全部保留或忽略,以保证答题的全面性或精准性。 |
三、采点补救
(一)主题词定位
- 原则:有问有答,即是答案。
- 应用:当考生在阅读中遇到障碍时,可以根据题干中的主题词在材料中寻找对应的回答,直接定位答案。
(二)高频词圈定
- 原则:≥2次的有效词汇,反复提及,即是答案。
- 应用:在材料中寻找高频出现的词汇,尤其是在同一段落中重复出现的词语,这些词汇往往提示答案所在。
(三)首尾相接
- 原则:大长句中,首尾半句相连接,重点突出,即是答案。
- 应用:遇到长句时,将句子的首句和尾句部分连接起来,这样可以有效提炼出句子的重点,从而找到答案。
(四)实词提示
-
原词重现:
- 原则:全部重现,必有答案;部分重现,需认真查看。
- 应用:材料中如果某些词语完全重复出现,这些词语往往是答案的关键点。部分重现时,也应仔细分析相关内容。
-
同义替换:
- 原则:主体、要素相近,如功效和功用。
- 应用:注意材料中出现的同义词替换,这些词语往往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了相似的含义,可以作为答案的参考。
-
代词:
- 应用:关注材料中的代词,如“这些”、“这种”等,代词指代的内容往往是答案的重点。
示例:城市水系和功能描述时,反复提及“功能”,提示需要关注水系的功能性描述。
(五)对比提示(重点)
-
文字信息对比:
- 原则:如“最近”、“与之前相比”、“与...不同的是”、“相反”等。
- 应用:当材料中出现对比性词语时,往往隐藏着关键信息点。通过对比,可以推导出某种变化或趋势,作为答案的重要依据。
-
数字信息对比:
- 原则:对同一概念的数字信息进行横向对比。
- 应用:当材料中出现对同一概念的不同数字信息时,横向对比可以帮助考生找到答案的切入点。
示例:采用智能化机器后,工作人数从八万人减少到四千人,提示机器换人提高了效率。
(六)人物身份标志
-
领导:
- 应用:大领导的讲话和政府权威部门的观点通常是最重要且正确的,需作为答案的主要依据。
-
专家:
- 应用:专家的结论不一定正确,需结合前后文和实际情况辩证分析。
-
群众:
- 应用:群众的观点可能片面或错误,需仔细辨别。如果群众引用了专家的观点,需进一步分析。
(七)特殊提示
-
强调:
- 原则:感情色彩描述、强调类词语。
- 应用:材料中带有明显感情色彩或强调的词语往往提示了某种倾向或重点。
-
数字:
- 应用:关注纯数字、众数描述,如2/3的人认为、80%的人认为等,这些描述通常暗示了普遍性或主流观点。
-
重复:
- 应用:材料中重复出现的词语或结构可能是答案的核心部分,需特别关注。
采点补救技巧总结表
方法 | 原则 | 应用 |
---|---|---|
主题词定位 | 有问有答,即是答案 | 根据题干主题词在材料中寻找对应的回答。 |
高频词圈定 | ≥2次的有效词汇,反复提及,即是答案 | 找到高频出现的词汇,尤其是在同一段落中。 |
首尾相接 | 大长句首尾半句相连接,重点突出 | 长句中提炼重点,找到答案。 |
实词提示 | 原词重现、同义替换、代词 | 关注原词、同义词和代词的使用。 |
对比提示 | 文字信息对比、数字信息对比 | 通过对比发现关键信息。 |
人物身份标志 | 领导、专家、群众 | 依据人物身份判断观点的正确性。 |
特殊提示 | 强调、数字、重复 | 关注感情色彩、数字信息和重复词语。 |
四、段落大意
要素 | 内容描述 |
---|---|
关键词提示 | - 代词:代词指代的内容或其后的结论可能是答案。- 标点符号:冒号、破折号、引号等标点符号前后的内容可能是段落重点。- 人的观点结论:以“他说”、“他认为”等引出的内容常为段落大意。 |
段落结构 | - 总分结构:总的部分通常是段落大意,分部分是具体说明或支持材料。- 总分总结构:开头和结尾往往总结段落核心内容。 |
问题关键词再现 | - 原词再现:如果题干中的关键词在材料中再现,或被同义替换,则该处内容极可能是答案。 |
段落阅读 | - 宏观角度:阅读时从整体出发,看一个段落中有几句话,所有句子都重要的情况概率非常小。- 重要句子:通常是结论或判断性句子,多个结论句中,优先选择与题干联系紧密的作为答案。 |
时间间断 | - 提示词:如“现在”、“后来”、“接下来”等表示时间间断的词语,往往说明时间间断后的内容是重点。 |
人的观点结论 | - 关键词:如“有学者表示”、“他说”、“他认为”等,这些词语提示该句是人的观点或结论,通常是段落的核心内容。 |
代词 | - 指代内容:代词指代的内容或其后的结论可能是答案,需仔细辨别。 |
段落特点 | - 短段落:若一个段落只有二三句话,且没有明显的关键词提示,可以每句抄一个关键词作为答案。- 长段落:同一段落连续三四行内容为同一主题时,可选取其中两句话作为答案。 |
借鉴某地经验教训 | - 经验教训:如果材料主要讲述A,但某段落涉及B,那么答案可能是借鉴B的经验教训。 |
段落结构 | - 总分结构:段落一般是总分结构,结论加例子,结论部分通常是段落大意。 |
答案确定 | - 确定性答案:确定的答案和可能的答案都要写出,尤其是题干要求字数较多时,应包括主要答案和其解释部分。 |
应用技巧:
- 段落总分结构:阅读时注意段落的结构,特别是总分和总分总结构,通常开头和结尾部分包含段落的核心内容。
- 关键词识别:在材料中寻找关键词,如时间提示词、人的观点结论、代词等,这些关键词能够帮助快速提炼段落大意。
- 题干关键词对照:将题干中的关键词与材料中的内容进行对照,寻找原词再现或同义替换的部分,以此作为答案的线索。
- 字数控制:根据题干要求的字数进行答案书写,字数少则写主要内容,字数多则应包括解释部分,确保答案全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