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光现象
1.1 光的反射
定义: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,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。光遇到水面、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。
1.2 平面镜的应用
- 水中的倒影:由于水面平静时如同平面镜,能形成清晰的倒影。
- 平面镜成像:平面镜成像是虚像,像与物等大,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。
- 潜望镜:利用平面镜反射原理,使人能看到高处或远处的景物。
1.3 球面镜的应用
1.3.1 镜面反射
- 凸面镜:对光线起发散作用。应用:机动车后视镜、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。凸面镜能扩大视野,减少盲区。
- 凹面镜:对光线起会聚作用,平行光射向凹面镜会聚于焦点,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。应用:太阳灶、手电筒反射面、天文望远镜。凹面镜能集中光线,提高亮度。
1.3.2 漫反射
定义: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,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。漫反射的每条光线均遵循反射定律。
- 应用: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,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,人眼之所以能看清物体的全貌,主要是靠漫反射光在眼内的成像。应用:自行车尾灯、交警衣服的反光条。
1.4 光的折射
1.4.1 定义
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,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。折射现象遵循折射定律,即入射角、折射角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,且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为常数(即折射率)。
1.4.2 折射现象
- 折射使池水“变浅”: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,导致池底看起来比实际浅。
- 筷子“弯折”:筷子插入水中时,由于光的折射,筷子看起来在水面处发生弯折。
- 水中人看岸上树“变高”: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,使得水中人看到的岸上树比实际更高。
1.4.3 应用
- 透镜:透明物质制成,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,对光起折射作用。
- 透镜对光的作用: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;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。
- 生活中的透镜:照相机、投影仪、放大镜。
- 近视的矫治:佩戴凹透镜;远视的矫治:佩戴凸透镜。
2 声现象
2.1 声音的产生
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,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。比如,吉他弦的振动产生声音。
2.2 声音的传播
声音靠介质传播。传播速度:气体 < 液体 < 固体。真空不能传声。比如,敲击铁轨的声音比空气中传播得更快。
2.3 音调
声音的高低。音调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,频率用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,单位为赫兹(Hz)。物体振动的频率和音调成正比。比如,钢琴的高音区比低音区的振动频率更高。
2.4 音量
声音的强弱。音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,单位是分贝(dB)。振幅和音量成正比。比如,敲击鼓面用力越大,鼓声越响。
1.5.5 音色
反映声音特征的因素,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,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,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。比如,小提琴和钢琴演奏同一个音符,音色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