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而不伤
解释:形容虽然感到悲哀,但感情不至于失控,保持了一种节制。常用于文学、音乐等作品,指表现的感情适度,既有悲哀但不过分。
提示:这里的“伤”不是指伤心,而是指伤害。这个成语并非表示“悲哀而不伤心”,而是强调感情的适度表达。
常见误解:有时被误解为“悲哀但不伤心”,实际上是指在表达悲哀的同时保持感情的节制。
用法:这首诗哀而不伤,读来令人感动,却又不至于让人感到过度的悲伤。
哀兵必胜
解释:指那些因遭受压迫而满怀悲愤的军队,往往能在战斗中取得胜利。这里强调的是“哀兵”的士气和斗志,而不是字面上的“悲哀”的意思。
提示:不能将“哀兵”误解为哀丧的军队,重点在于悲愤反抗的决心。
常见误解:容易被误解为“伤心的军队必定会赢”,实际上强调的是悲愤激发的斗志。
用法:历史证明,哀兵必胜,正是由于他们的绝境反击,才有了最后的胜利。
安土重迁
解释:形容人们安于本乡本土,不愿轻易迁徙,表达对故土的深深眷恋。
提示:“重”在这里的意思是“看重”而不是“重视迁移”,它表达的是对迁移的抗拒。
常见误解:常被误解为“非常重视迁徙”,实际上是指对迁徙的抵制。
用法:老人们安土重迁,一直不愿意离开他们世代居住的老房子。
百身何赎
解释:即使死一百次,也无法挽回对死者的悼念之情,表达了极度的哀痛和悔恨。
提示:不能将“百身何赎”理解为“死一百个人也不足以换得死者”,它表达的是生者对死者的深切悼念和无可奈何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解为“用一百个人的性命来赎罪”,实际意思是表达无尽的悔恨和哀痛。
用法:朋友的意外离世令他悲痛欲绝,百身何赎,难以释怀。
稗官野史
解释:指那些记录民间轶事和琐闻的文字,通常不具官方的权威性,但却是历史的有益补充。
提示:“稗官”原指负责搜集民间琐事的小官,“野史”则指非正统编撰的史书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低俗读物。
常见误解:有人将“稗官野史”误解为低俗的、毫无价值的读物,实际上它们是对正史的重要补充。
用法:这本书虽然是稗官野史,但却记载了许多珍贵的民间传说。
筚路蓝缕
解释:形容创业的艰辛,像古人驾着柴车、穿着破旧衣服去开辟荒地一样,处境非常艰难。
提示:不能误解为“衣衫不整”,它强调的是创业过程中历尽艰辛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解为“衣衫褴褛”或“生活艰难”,其实它专指创业的艰辛历程。
用法:他筚路蓝缕,白手起家,终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。
别无长物
解释:除了自身之外,再没有多余的东西。原本指生活简朴,现在多用来形容贫穷。
提示:不要误解为“没有什么特长”,它原指没有多余的物品。
常见误解:经常被误解为“没有长处”,其实指的是生活简朴或贫穷。
用法:他家境贫寒,别无长物,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。
不知所云
解释:指说话内容混乱、无法理解,通常是因为说话人表达不好。
提示:它描述的是说话人的问题,而不是听者的问题,不能理解为听者不懂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解为“听者不懂对方在说什么”,实际上是说话人的表达问题。
用法:这段话逻辑混乱,让人不知所云。
不以为然
解释:不认为是对的,表示不同意或反对某种观点或做法。
提示:不要与“不以为意”混淆,“不以为然”强调的是态度上的不认同,而非不在意。
常见误解:容易与“不以为意”混淆,实际上它表示的是态度上的不认同,而不是不在意。
用法:对于这样的处理方法,他不以为然,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不赞一词
解释:原指文章写得很好,别人无法再添一句话。现在也用来指一言不发。
提示:常被误解为“不说一句赞成的话”,其实原意是文章无可挑剔,无需再做补充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解为“不说一句赞成的话”,实际上它强调的是文章的完美无缺。
用法:他静静地听完了对方的陈述,不赞一词,显得十分严肃。
不耻下问
解释:不以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。表示谦虚好学的态度。
提示:这个成语不能用于描述向比自己高明的人提问的情况。
常见误解:有时被误用于描述向比自己更有学问的人请教,其实强调的是向地位或学问低于自己的人请教。
用法:他不耻下问,虚心向同事请教,最终掌握了这门技术。
不瘟不火
解释:形容戏曲表演既不沉闷乏味,也不过于急促火爆,恰到好处。
提示:常被误用来形容商品销售不够火爆,并且误写作“不温不火”。
常见误解:容易被误写为“不温不火”,并用来形容商品销售情况,实际是描述表演节奏的成语。
用法:这场戏不瘟不火,观众们看得非常入神。
不经之谈
解释:荒诞无稽、没有根据的话。
提示:“不经”指不合道理,不是指不经意说出的话。
常见误解:常被误解为“不经意间说出的话”,实际上指的是荒诞无稽、毫无根据的言论。
用法:他所说的不过是一些不经之谈,不值得当真。
不胫而走
解释:比喻消息无需传播工具就迅速传开,形容传播速度非常快。
提示:表示东西丢失时用“不翼而飞”,而非“不胫而走”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用“不胫而走”来形容东西丢失,实际上应当用“不翼而飞”。
用法:这则新闻不胫而走,很快传遍了整个城市。
不刊之论
解释:指无法更改或修订的言论,形容文章或言论非常精当,无懈可击。
提示:“刊”指的是删改或修订。这个成语容易被误解为贬义,实际上是褒义。
常见误解:误解为贬义,认为是批评不能删改的言论,实际上是赞美言论精当。
用法:这篇文章被公认为不刊之论,值得大家学习。
不易之论
解释:指内容正确、不可更改的言论。
提示:容易被误解为“不易理解的言论”,实际上是赞美言论正确无误。
常见误解:常被误解为难以理解的言论,实际上指的是正确无误、不可更改的言论。
用法:他的发言真是不可多得的不易之论。
不肖子孙
解释:指不能继承祖先事业或遗志的后代。
提示:“不肖”指的是不像祖先,而不是不孝顺的子孙。
常见误解:有人将“不肖子孙”误解为“不孝顺的子孙”,实际意思是不能继承祖业或遗志。
用法:他常常自责为不肖子孙,无法完成父亲的遗愿。
不孚众望
解释:没有达到大家的期望或没有让人信服。
提示:“孚”指使人信服。是个贬义词,形容没有达到预期效果。
常见误解:误解为“满足大家的期望”,实际上它是一个贬义词,表示未达到期望。
用法:这次改革措施不孚众望,导致民众的不满。
不足为训
解释:不值得作为准则或榜样来学习、效仿。
提示:“训”指的是准则、法则,不是指不值得作为教训。
常见误解:容易被误解为“不值得作为教训”,其实是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榜样。
用法:这种做法虽有效,但手段卑劣,不足为训。
侧目而视
解释:形容带着不满或畏惧的目光看别人。
提示:常被误解为“目光轻蔑地看”,其实是表示不满和惧怕的情绪。
常见误解:误解为轻蔑的目光看待他人,实际上指的是因为不满或畏惧而侧目。
用法:他的无礼举动引得众人侧目而视。
差强人意
解释:原意是很能振奋人心,现在多用来表示虽然不太满意但还过得去。
提示:差,指“尚可”,容易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。
用法:虽然比赛成绩差强人意,但队员们的拼搏精神值得肯定。
惨淡经营
解释:指费尽心力进行谋划和管理,也指在艰苦条件下努力经营。
提示:常被误解为“经营不善、萧条”,实际指的是在艰难环境中努力谋划。
用法:他在公司陷入困境时惨淡经营,终于渡过难关。
大而化之
解释:形容做事情粗心大意,不小心谨慎。
提示:不能误解为“将大的化为小的”,而是指做事不严谨。
用法:他的工作态度大而化之,常常出错。
弹冠相庆
解释:指一人得了官职或升官后,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,认为自己也有希望。
提示:多用作贬义,形容官场中的腐败行为。
用法:这些人为了利益而弹冠相庆,早已引起公愤。
登堂入室
解释:比喻学问、技艺或地位由浅入深、由低到高,达到了很高的境界。
提示:使用时应注意其深刻的寓意,而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。
用法:经过多年努力,他的书法已经登堂入室,堪称大师级别。
囤积居奇
解释:指把货物储存起来,等到价格上涨时高价出售以牟取暴利。
提示:“居”指的是储存,不能理解为“居住”。
用法:商人囤积居奇,导致市场上的物价飞涨。
恶衣恶食
解释:指粗劣的衣着和食物,形容生活条件艰苦。
提示:“恶”在这里指的是“粗劣的”,而不是“厌恶”。
用法:他一生过着恶衣恶食的简朴生活,精神却十分充实。
二三其德
解释:指意志不坚定,三心二意,不能持之以恒。
提示:不是形容品德低劣,而是指缺乏定力。
用法:他做事二三其德,难以成大器。
伐功矜能
解释:指炫耀自己的功劳,夸耀自己的才能。
提示:“伐”指的是“夸耀”,不能理解为“讨伐”。
用法:他在会议上伐功矜能,令人生厌。
罚不当罪
解释:指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,多指处罚过轻。
提示:“当”指的是“相当”,而不是形容处罚合适。
用法:这次的判决明显罚不当罪,引起了公众的质疑。
翻云覆雨
解释: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,也可以形容在政治、商界中随意改变立场。
提示:这个成语不能用来形容气势宏伟,而是强调变化无常或手段的多变。
用法:他在商场上翻云覆雨,手段令人难以捉摸。
非异人任
解释:表示一件事应由自己承担责任,不能推卸给别人。
提示:不能理解为普通人就可以承担的责任,而是强调责任在自己身上。
用法:面对公司的困境,他意识到这非异人任,决定承担起全部责任。
分庭抗礼
解释:原指宾主相对行礼,表示地位平等。现多比喻双方地位平等或相对抗。
提示:“抗”在这里是“对等”的意思,而非“对抗”。不能理解为敌对关系。
用法:随着实力的增强,这家公司已经能与业内巨头分庭抗礼了。
粉墨登场
解释: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出。比喻人(尤其是坏人)登上政治舞台,或指某人开始参与某项活动。
提示:通常用于贬义,形容坏人登上舞台,不能误作褒义使用。
用法:他一上任就大肆宣传,仿佛是粉墨登场一般。
附庸风雅
解释: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,或假装有文化、讲究风雅,多指表面上的文雅行为。
提示:“附庸”指追随,“风雅”指文化活动,多为贬义,不能误作褒义。
用法:他虽然读了几本书,但实际上是附庸风雅,并无真才实学。
狗尾续貂
解释:比喻用差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后面。也比喻续作不如原作。
提示:这个成语一般用作贬义,形容新接上的部分不如原来的好。用于自称时则含谦意。
用法:他的新作品简直是狗尾续貂,完全比不上以前的水平。
鬼斧神工
解释:形容建筑、雕塑等技艺精巧,巧夺天工,似乎非人工所能完成。
提示: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,实际上应当用来描述人工的精湛技艺。
用法:这座古庙雕刻精美,真是鬼斧神工。
沆瀣一气
解释: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,多用于贬义。
提示:“沆瀣”原指夜间的水气,成语用作贬义,不能用作褒义。
用法:这群贪官污吏沆瀣一气,共同瓜分了公款。
毫发不爽
解释:形容丝毫不差,完全准确无误。
提示:“爽”在这里指的是差错,而不是指“爽快”。
用法:这份报告的数据毫发不爽,十分精确。
好整以暇
解释:形容在繁忙或危急的情况下依然从容不迫。
提示:不能误用作贬义,实际上是褒义,形容态度的从容。
用法: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挑战,他依然好整以暇地处理各项事务。
怙恶不悛
解释:指坚持作恶,不肯悔改,形容人罪恶深重。
提示:“怙”指依靠,“悛”指悔改,是个贬义词,形容人不知悔改。
用法:这个罪犯怙恶不悛,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。
积毁销骨
解释:形容众人不断的毁谤可以置人于死地。
提示:“销”在这里是“熔化”的意思,而不是“出售”。这是个贬义词,形容诋毁的力量之大。
用法:名人常常要面对积毁销骨的舆论压力。
加人一等
解释:形容才干出众,超越他人。
提示:并非指给予别人比一般人多一等的待遇,而是指超出常人的才干。
用法:他的科研能力加人一等,迅速在学术界崭露头角。
敬谢不敏
解释: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某种邀请,多用作推辞之辞。
提示:“谢”指推辞,“不敏”指能力不够。不是指不及时感谢。
用法:由于事务繁忙,他对公司的邀请敬谢不敏。
久假不归
解释:长期借用而不归还,形容占着他人的东西不还。
提示:“假”在这里指借,不是指请假。
用法:这本书他已经久假不归,看来是不打算还了。
苦心孤诣
解释:形容苦心钻研或经营,达到了很高的造诣。
提示:常被误作“苦口婆心”,实际上强调的是经过努力而取得的高成就。
用法:他在研究方面苦心孤诣,终于有所突破。
力透纸背
解释:原指书法遒劲有力,后也用来形容文章立意深刻,用词精当。
提示:不能单纯理解为“用力”,而是强调文章或书法的力量感和深刻性。
用法:他的文章力透纸背,读来让人深思。
屡试不爽
解释: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,非常可靠。
提示:“爽”指的是差错,而不是指爽快。不能将词义理解反了。
用法:这项技术屡试不爽,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。
洛阳纸贵
解释:比喻作品风行一时,广泛流传。
提示: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为物价飞涨,而是用来形容作品的广受欢迎。
用法:这本新书一出版就洛阳纸贵,迅速售罄。
美轮美奂
解释:形容建筑物高大美丽,装饰精美。
提示:“轮”指高大,“奂”指众多。不能泛指所有美好的事物。
用法:这座新建的宫殿美轮美奂,令人叹为观止。
马革裹尸
解释:用马皮包裹尸体,指军人战死沙场。
提示:不能理解为死得很惨,甚至没有地方埋葬,而是强调战死沙场的英勇壮烈。
用法:他立志以马革裹尸,誓死捍卫国家。
木人石心
解释:比喻意志坚定,不为外界诱惑所动。
提示:不是形容人的愚笨,而是指意志如石般坚定。
用法:面对诱惑,他始终保持木人石心,不为所动。
目无全牛
解释:形容技艺已经达到非常纯熟的境地。
提示:常被误用为贬义,实际上是对技艺的高度赞扬。
用法:他的雕刻技艺已达目无全牛的境界,令人叹为观止。
评头品足
解释:指对人或事物进行过分挑剔,通常含有贬义。
提示:含贬义,不同于中性或褒义的评议。
用法:对别人的生活方式,他总是评头品足,令人厌烦。
奇文共赏
解释:原指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,现多指将荒谬或错误的文章公开出来供大家批评。
提示:原是褒义,现多用于讽刺,形容荒谬的内容。
用法:他这篇荒唐的文章被大家当作奇文共赏,成为笑谈。
汗牛充栋
解释:形容藏书非常多,多到搬运时牛累得出汗,堆积如山。
提示:只能用来形容藏书多,不适用于其他事物的数量多。
用法:他的私人图书馆藏书汗牛充栋,令人叹为观止。
罄竹难书
解释:形容罪行极多,写都写不完。
提示:“罄”是指用尽,形容罪恶累累,用竹简都写不完,是个贬义词。
用法:这些人的罪行罄竹难书,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。
穷而后工
解释:古人认为文人处境困窘,反而能写出好作品。强调在困境中创作出精妙的作品。
提示:“工”指巧妙、精巧。成语多用于形容在困境中取得的成就。
用法:他在贫困中完成的作品,真可谓穷而后工,令人赞叹。
穷形尽相
解释:指描写得非常细致,形容事物的细微之处。
提示:原意指尽致的意思,形容文章的细腻生动,现也指丑态毕露。需要与“原形毕露”区分。
用法:他在文章中穷形尽相地描绘了这个人物的种种细节。
曲尽其妙
解释:指表达的技巧非常高明,委婉细致,达到了妙不可言的境地。
提示:“曲”指委婉细致,容易误解为歌曲音乐很美,实际上是形容表达技巧高明。
用法:这篇文章将复杂的情感曲尽其妙地表达出来,读来余韵无穷。
人言啧啧
解释:指人们不满地纷纷议论开来。
提示:“啧啧”在这里指不满意地纷纷议论,和“啧啧赞叹”中的“啧啧”含义不同。
用法:他的行为引起了人言啧啧,大家纷纷表示不满。
人满为患
解释:指因人多而引起了麻烦或成为问题,强调人多带来的坏处。
提示:常被误用来形容人很多的场景,实际上是带有负面意义。
用法:节假日期间景区人满为患,导致游客体验很差。
如坐春风
解释:比喻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,受到熏陶和教益。
提示:容易误解为自然风光的美好,实际是形容受到良好氛围的影响。
用法:在他身边工作,如坐春风,受益匪浅。
入室操戈
解释:原指进入他人的屋子,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。比喻用对方的论点来反驳对方,也比喻求学已超过老师。
提示:不能理解为入室行窃,需理解其比喻意义。
用法:他在辩论中运用了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,真是入室操戈。
上行下效
解释:指上面的人怎么做,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,通常指坏的影响。
提示:这个成语是贬义,形容不好的风气从上到下蔓延,不能用于褒义场合。
用法:领导层的腐败行为很快在基层上行下效,导致了风气的败坏。
师心自用
解释:形容一个人固执己见,自以为是,不听别人的意见。
提示:不是指学习老师的方法并运用,而是形容固执己见。
用法:他在工作中师心自用,结果导致了许多错误。
石破天惊
解释:原形容声音巨大惊人,后多比喻文章、言论新奇惊人,给人以极大的震撼。
提示:这个成语通常形容震撼人心的事件或言论,而非气势宏伟。
用法:他在演讲中提出的观点石破天惊,引起了广泛关注。
拾人牙慧
解释:指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,形容缺乏主见,一味重复别人的话。
提示:使用时应注意贬义色彩,形容没有自己的见解。
用法:他在会议上不过是拾人牙慧,没有提出任何新的观点。
始作俑者
解释:原指制作殉葬木俑的始作俑者,后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开创者。
提示:容易滥用于一切倡导者,实际上多指开创坏事或恶劣风气的人。
用法:他是这次谣言的始作俑者,应该受到严惩。
首当其冲
解释:指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,处在最先受害的地位。
提示:这个成语通常作谓语,常被误用为定语替代“首先”。
用法:在这场灾难中,沿海地区首当其冲,损失惨重。
硕大无朋
解释:形容巨大无比,没有可以相比的东西。
提示:“朋”在这里指“比”,形容事物极其巨大。
用法:这棵古树硕大无朋,遮天蔽日。
万人空巷
解释:形容庆祝、欢迎等盛况,家家户户的人都出来观看。
提示:常被理解为街巷空空无人,实际上是形容热闹的场面。
用法:当明星来到小镇时,万人空巷,场面十分热闹。
望其项背
解释: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,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。
提示:通常用于否定形式,如“难以望其项背”,表示难以赶上。
用法:他的技术已经远远超过了同行,其他人只能望其项背。
危言危行
解释:指讲正直的话,做正直的事,形容一个人行为光明磊落。
提示:“危”在这里指正直、严正,是褒义词。
用法:他一直秉持危言危行,不怕得罪权贵。
文恬武嬉
解释:形容文武官员都贪图安逸享乐,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,形容天下太平的状态。
提示:“恬”指安逸,“嬉”指玩乐,不能理解为“坦然”,多用于形容贪图享乐的状态。
用法:在朝政昏庸的时代,官员们文恬武嬉,国家危在旦夕。
文过饰非
解释:指掩饰过失和错误,形容不承认错误而进行掩盖。
提示:“文”指掩饰,不是指“文章”。这是个贬义词,形容不愿意承认错误。
用法:他总是文过饰非,拒不承认自己的错误。
文不加点
解释:指文章写得很流畅,一气呵成,无需修改,形容文思敏捷,写作技巧高超。
提示:“点”指的是涂改,而不是“标点”,不要误解为文章没有标点。
用法:他的文章文不加点,一气呵成,显示了极高的写作水平。
无可非议
解释: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,表示言行合乎情理。
提示:应与“无可厚非”区分,后者表示虽有缺点,但可以原谅,程度较轻。
用法:他的处理方式无可非议,完全
符合规定。
无能为役
解释:表示不能胜任某件事,常用于自谦,表示自己的才干远不能和别人相比。
提示:并非指“不能被人驱使”,而是谦虚地表示能力不足。
用法:对于如此艰巨的任务,我实在无能为役。
无所不至
解释:形容没有什么坏事不干,指行为恶劣。
提示:这是个贬义词,与“无微不至”有天壤之别,后者是形容关怀备至。
用法:为了达到目的,他无所不至,手段极其卑劣。
莘莘学子
解释:形容众多的学生,通常指数量众多的学子。
提示:“莘莘”形容众多,不能与表示具体数目的词连用。
用法:每年高考后,莘莘学子们都会迎来人生的转折点。
形影相吊
解释:指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慰问,形容非常孤单无助。
提示:“吊”指的是慰问,不是悼念。
用法:他独自一人住在山里,形影相吊,十分孤寂。
虚与委蛇
解释:指对人虚情假意地进行敷衍应酬,表面上客气,实际上不以为然。
提示:“委蛇(yí)”指应付,形容虚伪的应酬。
用法:他对那些人的奉承虚与委蛇,心里并不是真的认同。
学而不厌
解释:学习总感到不满足,形容好学上进的态度。
提示:“厌”指满足,不可理解为“厌倦”。
用法:他一直保持着学而不厌的精神,不断追求新知识。
下里巴人
解释: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,通常与“阳春白雪”相对。
提示:容易误解为地位低下的人,实际上是指通俗文化。
用法:这部电影题材大众,属于下里巴人的作品。
咬文嚼字
解释: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,多指死抠字眼而忽视内容的精神实质。
提示:一般用于贬义,形容对字词过分苛求。
用法:他总是喜欢咬文嚼字,不注重文章的整体思想。
要言不烦
解释:形容文章、言论简明扼要,不繁琐。
提示:“要”指简要,不理解为“重要”。
用法:这篇文章要言不烦,把问题讲得十分清楚。
一文不名
解释:形容极其贫困,连一文钱都没有。
提示:“名”指占有,不是指“值钱”。
用法:他已经穷困潦倒,一文不名,生活艰难。
一挥而就
解释:形容写作、绘画很快就完成,常用来形容写作、绘画的速度快。
提示:“挥”指挥笔,不理解为“指挥”。
用法:他写作功力深厚,一挥而就,文章自然流畅。
一傅众咻
解释:指一个人教导,而其他人吵闹干扰,比喻在不良环境中难以成就。
提示:“傅”指教导,不是指“师傅”。形容环境对人的影响巨大。
用法:在这种一傅众咻的环境下,很难培养出有专注力的学生。
一日之雅
解释:指短暂的交往,交情不深。
提示:“雅”指交往,不是指“高雅”。
用法:我们只是有一日之雅,谈不上深交。
一定不易
解释:形容事理正确,不可改动。
提示:不是指“非常不容易”,而是指不可更改的道理。
用法:这项原则是一定不易的,必须严格遵守。
以邻为壑
解释:比喻把自己的困难或灾祸转嫁给别人,通常用于贬义。
提示:“壑”指山谷,常形容推卸责任给别人。
用法:在国际事务中,不能以邻为壑,损人利己。
溢美之词
解释:指过分赞美的言词,多含贬义。
提示:常误用于褒义场合,实际上指的是过度的赞美。
用法:这种溢美之词反而让他感到不自在。
因人成事
解释:依靠别人把事情办成,通常表示贬义或自谦。
提示:只能用于贬义或自谦,表示依赖他人完成的事情。
用法:这件事他因人成事,没有展现出真正的能力。
鞭辟入里
解释: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,切中要害,通常用于形容文章、言论等。
提示:“里”指的是内在,形容透彻分析,不是指表面。
用法: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鞭辟入里,令人信服。
炙手可热
解释:形容权势很大,气焰很盛,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感觉。
提示:这是个贬义词,用来形容权势显赫,不能形容事物受欢迎。
用法:他在官场上炙手可热,人人都不敢得罪他。
著作等身
解释:形容著作很多,堆积起来有人的身高那么高。
提示:“等身”指数量多,不能理解为“等级高”。
用法:经过多年的努力,他的著作已达等身,成为一代学术大家。
擢发难数
解释: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一样多,数也数不清。
提示:“擢(zhuó)”指拔,形容罪恶累累,不是指“拔发”。
用法:这些贪官的罪行擢发难数,终将受到法律的严惩。
. 罪不容诛
解释:形容罪大恶极,处死都不能抵偿罪行。
提示:常被误解为“罪行还没达到被杀的程度”,实际上是指罪大恶极。
用法:他的罪行令人发指,真是罪不容诛。
长袖善舞
解释:原意是指衣袖长有助于跳舞,后比喻做事有手腕,善于钻营应酬,常用来形容擅长社交或处理人际关系的人。
提示:这个成语容易被误解为只是在描述舞蹈,实际是一种比喻,强调人的手腕和处事能力。
常见误解:误认为是字面上形容跳舞的成语,忽略了其比喻意义。
用法:他在商界长袖善舞,处理各种关系游刃有余。
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
解释:形容一个人没有能力把事情办好,反而经常把事情搞糟。
提示:“成事不足”指的是没有成功的能力,而“败事有余”则是指经常把事情搞砸。
常见误解:有人可能误解为形容人有一些成功,但更多的是失败,实际意指完全是一个办不成事的人。
用法:他这个人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,经常给团队带来麻烦。
嗤之以鼻
解释:形容用鼻子发出轻蔑的声音,表示看不起。
提示:这个成语专指对某人或某事不屑一顾的态度,不能用于表示厌恶或愤怒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认为是表达愤怒或厌恶的成语,实际上是表示轻蔑。
用法:对于这种行为,他只是嗤之以鼻,认为不值一提。
出神入化
解释:形容技艺达到极高的境界,已经达到了神奇、出色的地步。
提示:这个成语专门形容技艺的高超,不能用来描述一般的表现或才华。
常见误解:误用为形容普通的出色表现,实际上只适用于极其高超的技艺。
用法:这位艺术家的绘画技巧已经出神入化,令人叹为观止。
唇亡齿寒
解释:比喻关系密切,互相依存的事物,一方遭到损害,另一方也会随之受害。
提示: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依存关系,不能用来简单地形容相互影响。
常见误解:误解为只要有关系的事物都会相互影响,实际强调的是密切依存关系。
用法:两国关系密切,真是唇亡齿寒,一方若遭遇困境,另一方也难独善其身。
打草惊蛇
解释:比喻做事不周密,惊动了对方,使对方有所防备。
提示:成语中的“蛇”比喻对方或敌人,强调不小心暴露了意图。
常见误解:容易误解为单纯的打草动作,忽略了“蛇”代表对方的含义。
用法:行动之前一定要计划周全,免得打草惊蛇,功亏一篑。
大相径庭
解释:形容彼此相差很远,大不相同。
提示:成语强调的是差距巨大,不能用于形容细微差别。
常见误解:误用为形容有些不同或有一定差距,实际是指差异非常大。
用法:他们两人的观点大相径庭,难以找到共同点。
当仁不让
解释:遇到应该做的事情,积极主动,不推辞。
提示:“仁”在这里指的是应当做的事或应有的责任,而不是指礼让或谦让。
常见误解:有时被误解为应该谦让的场合下不谦让,实际上是指在责任面前勇敢承担。
用法:面对这种社会责任,他当仁不让,积极参与。
德高望重
解释:形容德行高尚,名望很大,多用于年长或有很高声誉的人。
提示: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长者或德高望重的人,不适用于一般人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用来形容年轻人,实际上它适合用来称赞年长且有声望的人。
用法:这位老教授德高望重,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尊敬。
洞若观火
解释: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,好像看火一样明白。
提示:成语强调对事物的洞察力,不能用于描述一般的看得清楚。
常见误解:误认为只是描述看到事物的清晰,实际指的是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洞察。
用法:他对问题的分析洞若观火,很快就找出了关键所在。
形形色色
解释:形容事物种类繁多,各式各样。
提示:这个成语用于描述不同种类或类别的事物,而不是形容数量的多少。
常见误解:有时被误用来形容数量多,实际上是指种类繁多。
用法:市场上有形形色色的商品,足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。
长此以往
解释:表示长期如此下去,往往带有负面的预期或结果。
提示:这个成语多用于表示一种消极的状态持续下去会有不好的后果,而不是中立或积极的情况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以为可以用来形容任何长期持续的行为,实际多用于负面或警告性的语境。
用法:他每天熬夜工作,长此以往,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。
趋之若鹜
解释: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。
提示:成语中的“鹜”指的是野鸭,成群追逐的样子比喻人群的盲目追逐。
常见误解:容易被误用为形容追逐好事,实际是贬义,指盲目追逐不好的事物。
用法:当一种新的投资模式出现时,人们往往趋之若鹜,却不去考虑其中的风险。
弹冠相庆
解释:比喻一人当了官或得势,其他人互相庆贺,将要有好处到来。
提示:这个成语有贬义,常用来形容官场中的腐败或朋党之风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用为中性或褒义,实际是含有讽刺意味的成语。
用法:他刚升职,手下的人就弹冠相庆,盼望着自己的好处。
高谈阔论
解释:形容漫无边际、空洞而夸大的谈论。
提示:这个成语含有贬义,指谈论内容空洞或脱离实际。
常见误解:误认为是形容谈论广泛而有见地,实际上是指空谈。
用法:在会议上,他高谈阔论,结果却没有提出任何切实可行的建议。
始作俑者
解释:原意指制造殉葬俑的人,后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或引发某种恶劣风气的开创者。
提示:这个成语是贬义的,用来指责那些最先开始不良行为的人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以为可以中性使用,实际是责备的语气。
用法:在这场金融危机中,那些滥发高风险贷款的银行家被认为是始作俑者。
好高骛远
解释: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。
提示:这个成语带有贬义,批评那些不顾实际能力而追求高远目标的人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认为是褒义,实际上是在批评不切实际的野心。
用法:年轻人要脚踏实地,切勿好高骛远,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。
好为人师
解释:指喜欢以老师自居,爱对别人指手画脚。
提示:成语常带贬义,形容人喜欢教训他人,表现出优越感。
常见误解:误认为是褒义,形容人乐于教导他人,实际上是在批评爱摆架子的人。
用法:他常常在聚会上好为人师,总是喜欢指点别人的生活。
言之凿凿
解释:形容说话非常有把握,证据确凿。
提示:这个成语是褒义,表示说话内容确实可靠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以为只是形容说话有自信,忽略了“凿凿”所包含的确凿、可信之意。
用法:他在陈述事实时,言之凿凿,令人信服。
改头换面
解释:比喻只改变形式或外表,内容实质不变。
提示:成语带有贬义,表示事情或人表面上改变了,实际上本质没有改变。
常见误解:误认为是彻底改变,实际上只是表面上的改动。
用法:虽然换了管理层,但公司内部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,只是改头换面而已。
粉墨登场
解释:原指演员化妆登台表演,现在多比喻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或公开亮相。
提示:这个成语常带有讽刺意味,用来形容某人登场或参与某事。
常见误解:误用为单纯形容登台表演,实际多用于讽刺意味的比喻。
用法:这位政客粉墨登场,开始在媒体上大肆宣扬自己的政见。
附庸风雅
解释:指为了装作有文化或追求品味而做出一些表面上的行为,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修养。
提示:成语带有贬义,形容那些装模作样的人。
常见误解:误认为是褒义,形容人有文化追求,实际上是讽刺做作的行为。
用法:他总是附庸风雅,在朋友圈晒各种名画,却从未真正欣赏过艺术。
沆瀣一气
解释: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,共同做坏事。
提示:这个成语含有贬义,指坏人相互勾结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以为是中性或褒义,实际上是批评性极强的成语。
用法:这些腐败官员沆瀣一气,贪污受贿,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。
评头品足
解释:指过分挑剔或评论人的外貌,也可以泛指对人或事物挑剔、议论。
提示:成语带有贬义,表示挑剔的态度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以为是中性描述,实际上含有批评意味。
用法:他总是喜欢对别人的着装评头品足,显得非常刻薄。
咬文嚼字
解释:指过分地斟酌文字,或在字句上过于推敲、挑剔。
提示:成语常带贬义,形容过于纠结于文字表面的细节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以为是褒义,形容认真对待文字,实际上是指过度挑剔。
用法:与其咬文嚼字,不如多关注文章的整体思路和逻辑。
以邻为壑
解释:比喻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。
提示:成语含有贬义,指自私地让他人承担自己的问题或风险。
常见误解:误认为是形容邻里之间的冲突,实际指的是推卸责任给他人。
用法:他把公司内部的问题推给合作伙伴,实在是以邻为壑的做法。
胸无城府
解释: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,没有心机。
提示:“城府”指的是深藏不露的心机,“胸无城府”表示人心直口快,容易信任他人。
常见误解:容易被误解为缺乏谋略,实际上是形容坦诚和没有心机。
用法:他为人胸无城府,总是有什么说什么,从不隐瞒。
言不由衷
解释:形容话语不发自内心,言行不一致。
提示:“言不由衷”强调的是表面的话与内心真实想法的矛盾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以为是指说话敷衍,实际上是指说话时心口不一。
用法:他的话语显得言不由衷,让人怀疑他的真实意图。
权宜之计
解释: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措施,不是长久之策。
提示: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暂时性和应急性,不适用于长远计划。
常见误解:误认为是指一切权衡后的最佳计划,实际是权宜之策,往往是临时的应对措施。
用法:虽然这是权宜之计,但目前也只能暂时这样处理。
谨小慎微
解释:形容在细节上非常小心谨慎,害怕出错。
提示:这个成语带有贬义,形容人过于谨慎,因而缺乏胆量和魄力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认为是褒义,形容人做事认真细致,实际多用于批评过分谨慎而不敢担当的人。
用法:他做事谨小慎微,虽然没有大错,但也很难有大的成就。
亦步亦趋
解释:比喻事事模仿或跟随别人,缺乏独立见解。
提示:成语强调的是盲目跟从,没有主见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认为是形容人步调一致,实际含有贬义,指缺乏自主性。
用法:他总是亦步亦趋地跟随上司,从不提出自己的想法。
色厉内荏
解释:形容外表强硬而内心虚弱,虚张声势。
提示:“荏”指软弱,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表面上的强硬掩盖了内心的胆怯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解为完全强硬的态度,实际上是形容内心虚弱。
用法:他虽然话语强硬,但其实色厉内荏,内心并不坚定。
夙兴夜寐
解释:形容勤奋努力,从早到晚辛勤劳作。
提示:“夙”指早晨,“寐”指睡觉,成语强调的是勤勉的生活态度。
常见误解:误以为是形容工作时间长,实际上是表达一种勤勉的精神。
用法:为了完成这个项目,他夙兴夜寐,全力以赴。
振振有词
解释:形容自以为理由充足,说话时显得很有道理的样子,通常用于贬义。
提示: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言辞的强硬和自信,但实际理由可能并不充分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认为是褒义,形容言辞有力,实际上带有讽刺意味。
用法:他面对指责时振振有词,虽然听起来有理,但实际上并不可信。
抱残守缺
解释:比喻思想保守,不愿接受新事物,固守陈旧的东西。
提示:“抱残守缺”带有贬义,批评人拘泥于旧有的、不完善的事物。
常见误解:误认为是褒义,形容坚持传统,实际是批评不肯接受新事物。
用法: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,抱残守缺只会被时代淘汰。
积重难返
解释:形容长久形成的不良习惯或风气难以改变。
提示:“积重”指积累已久的问题,“难返”指难以回到正常状态。
常见误解:误认为是指某种状态难以逆转,实际特指积久成习的坏习惯。
用法:这些腐败行为已经积重难返,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治理。
一鳞半爪
解释:比喻事物零星片段,不成整体。
提示:成语用来形容事物的零散和不完整,不能形容整体或多数。
常见误解:误认为是形容少量事物,实际指的是事物的不完整或片段。
用法:从这些一鳞半爪的信息中,我们很难还原出事件的全貌。
义无反顾
解释:形容在道义面前毫不犹豫,勇往直前。
提示:成语中的“反顾”指的是回头看,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道义驱使下的坚定不移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认为是形容人在行事过程中毫不犹豫,实际指的是为了道义勇往直前。
用法:面对国家的需要,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最艰苦的工作中去。
投鼠忌器
解释:比喻想打击坏人但又有所顾忌,害怕连累到无辜的人或事物。
提示:“鼠”指坏人,“器”指贵重的物品,成语强调的是有所顾忌,不敢行动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解为投掷东西时有顾虑,实际上是指打击坏人时的顾忌。
用法:在处理这起案件时,警方投鼠忌器,怕伤害到无辜者。
众口铄金
解释:形容舆论力量大,能够混淆是非,甚至改变事实。
提示:成语强调的是舆论的强大力量,而不是单纯的多数意见。
常见误解:误认为是多数人的意见就是真理,实际上是强调舆论的威力可能带来负面影响。
用法: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,不应轻信众口铄金的传言。
守株待兔
解释: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,妄想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。
提示:成语强调的是因循守旧,不知变通。
常见误解:误认为是形容守着机会等待,实际是批评因循守旧的态度。
用法:年轻人应该积极进取,而不是守株待兔,等待机会的降临。
顺水推舟
解释:比喻顺应趋势或利用方便的条件促成某件事情。
提示: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顺势而为,而不是刻意为之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解为故意促成某事,实际是指在合适的条件下顺势而为。
用法:在对方提出这个建议后,他顺水推舟,顺利达成了协议。
人满为患
解释:形容因人多而造成了问题或困难,通常指拥挤或过度拥挤的情况。
提示:成语中“患”指的是灾患或问题,强调人多造成的困扰或不便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认为“人满为患”只是形容人多,实际上是指因人多而引发的问题。
用法:节假日期间,景区常常人满为患,游客寸步难行。
鞭辟入里
解释:形容言辞或文章深入透彻,切中要害。
提示:“鞭辟”指鞭策、激励,“入里”指深入本质,成语强调分析或论述的深刻和透彻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认为是形容鞭打入骨,实际是指言辞或分析非常深刻。
用法:他的演讲鞭辟入里,让大家对问题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安之若素
解释:形容遇到不顺利的事情时,能够安然处之,像往常一样对待。
提示:“若素”指如同平常,成语强调在逆境或困境中保持平常心。
常见误解:容易被误解为对一切都无所谓,实际上是指面对困境时的从容态度。
用法:即使面临失败,他依然安之若素,保持了冷静和淡定。
休养生息
解释:指在经历过战争或灾难后,使国家或人民休整生息,恢复元气。
提示:成语强调的是在一段时间的消耗后进行恢复和休整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认为可以用于个人休息,实际上多用于国家或集体的休整。
用法:在战乱之后,国家需要一段时间来休养生息,恢复元气。
不学无术
解释:形容人没有学问,没有本领。
提示:“不学”指没有学习,“无术”指没有技能,成语带有贬义。
常见误解:容易被误解为只是没有学习,实际是指既没有学问也没有技能。
用法:他整日无所事事,不学无术,浪费了大好时光。
不可开交
解释:形容事情无法摆脱或结束,常与“忙得”或“打得”连用。
提示: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无法解脱的状态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解为形容忙碌或纠缠,但实际上是指无法脱身或无法停止的状态。
用法:他最近忙得不可开交,几乎没有时间休息。
功亏一篑
解释:比喻事情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,因最后一点努力不足而前功尽弃。
提示:“一篑”指一筐土,成语强调的是在即将完成时的失败。
常见误解:误认为是在过程中失败,实际上是指接近成功时因小事失败。
用法:在最后一刻放弃努力,导致整个项目功亏一篑。
东山再起
解释:比喻失势后重新崛起。
提示:成语源自谢安隐居东山后复出,成语强调的是失势后的重振。
常见误解:误认为是任何形式的再起,实际是指失势或失败后的重新崛起。
用法:经过几年低谷后,他终于东山再起,重返事业的巅峰。
视而不见 / 熟视无睹
解释:
- 视而不见:指看见了却装作没看见,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或故意忽视。
- 熟视无睹:指对常见的事情习以为常,漠不关心。
提示:两个成语都形容对事物的漠视或忽略,但“视而不见”更强调主观上的忽视,而“熟视无睹”更强调习惯性的忽略。
常见误解:有人会混淆两个成语的使用,实际上“视而不见”多用于刻意忽略,“熟视无睹”则用于对常见事物的麻木不仁。
用法:
- 面对同事的求助,他竟然视而不见,令人失望。
- 对于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,他早已熟视无睹。
相提并论
解释: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讨论或比较,通常用于否定意义,表示二者不具备可比性。
提示:这个成语常带有否定意义,用于强调两者之间的差距或不可比性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认为是形容两个事物具有可比性,实际多用于强调不可比。
用法:他竟然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相提并论,实在是大谬不然。
饮鸩止渴
解释:比喻用错误的方法解决眼前的困难,不顾后果,只图眼前痛快。
提示:成语中的“鸩”指的是毒酒,成语强调的是明知后果严重却为了眼前利益采取极端措施。
常见误解:容易被误解为形容极端行为,实际上是强调其短视和不顾后果的性质。
用法:为了快速提升业绩而采取欺骗手段,无异于饮鸩止渴,最终只会自食其果。
文不加点
解释:形容写文章时思路清晰、文思敏捷,一气呵成,不需要进行修改或涂改。
提示:这个成语是褒义,用来称赞写作才华或文章写得流畅自然。
常见误解:容易被误解为指文章中没有任何点缀或装饰,实际指的是写作流畅,无需修改。
用法:他的文章总是文不加点,语言流畅自然,令人佩服。
望其项背
解释:形容赶得上或比得上他人,通常用于否定式,表示难以企及。
提示:成语中的“项背”指的是颈部和背部,表示距离近,但通常用在否定语境中,表示难以赶上。
常见误解:误认为是形容追上他人的成就,实际上多用于否定,表示难以企及。
用法:尽管他努力了多年,依然难以望其项背,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。
指雁为羹
解释:比喻用空想或虚幻的事物来安慰自己。
提示:成语强调的是用不现实的想法来满足欲望或需要,带有讽刺意味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以为是形容指代错误,实际是批评不切实际的幻想。
用法:面对现实问题,不能指雁为羹,必须脚踏实地去解决。
闻过则喜
解释: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或错误时,感到高兴,表示虚心接受意见。
提示:成语表达了一种积极的心态,强调乐于接受批评和改进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以为是形容听到缺点时勉强接受,实际上是指真心乐意接受批评。
用法:他为人谦虚,闻过则喜,正因为如此,他在工作中不断进步。
应接不暇
解释:原指美景繁多,来不及观赏,后多形容事情繁多,无法应付或接待不过来。
提示:成语强调的是繁忙和应付不过来,常用来形容事务繁多。
常见误解:容易被误解为单纯形容忙碌,实际上是指无法应付的忙碌状态。
用法:节日期间,游客涌入景区,工作人员应接不暇。
汗牛充栋
解释:形容书籍极多,多到牛拉得汗流浃背,房屋装得满满当当。
提示:成语中的“汗牛”和“充栋”都是形容数量多的极端,专门用于形容书籍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用为形容其他物品多,实际上专用于形容书籍。
用法:他的书房藏书之多,真可谓汗牛充栋,令人叹为观止。
厝火积薪
解释:比喻隐藏着极大的危险,表面平静,但实际上随时可能爆发。
提示:成语中的“厝火”指放火,“积薪”指堆积的柴草,强调危险近在眼前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解为平静或稳定,实际上是指极大的潜在危险。
用法:处理国际关系时,必须谨慎,否则容易形成厝火积薪的局面。
蟾宫折桂
解释:科举时代用来比喻考取进士,成为举人的荣耀。
提示:成语中的“蟾宫”指月宫,“折桂”指摘桂花,象征着取得高位或成就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认为是形容在月亮上摘桂花,实际上是指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。
用法:他苦读多年,终于蟾宫折桂,金榜题名。
瓜田李下
解释: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情况。
提示:成语原意是告诫人们在瓜田李下这种容易引起误解的地方要谨慎,避免不必要的嫌疑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认为是指瓜田和李树下的美景,实际上是比喻处境容易引发怀疑。
用法:在公事公办的场合,一定要注意瓜田李下,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。
卓尔不群
解释:形容人非常优秀,超出常人,脱颖而出。
提示: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某一方面的突出表现,特别是能力或品格方面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以为是形容人不合群,实际是赞美人的杰出和卓越。
用法:他在学术界卓尔不群,备受尊敬。
首当其冲
解释:指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,也指首先面对某种挑战或困难。
提示:成语中的“冲”指的是冲击,强调在第一时间或第一位置上面对困难或压力。
常见误解:误认为是形容率先行动或带头做某事,实际上是指首先受到冲击或打击。
用法:在这次地震中,沿海地区首当其冲,受灾最为严重。
万人空巷
解释:形容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,多用于形容盛大庆典或盛况。
提示:成语中的“空巷”指的是巷子里没有人,家家户户的人都出来了,形容盛大的场面。
常见误解:误以为是形容巷子里挤满了人,实际上是指人们都涌向某地,导致巷子里没人。
用法:当冠军球队回到家乡时,市民们纷纷出门庆祝,街道上万人空巷。
三人成虎
解释:比喻谣言或虚假的事情,由于多人传说,反而容易被人误认为是真的。
提示:成语中的“虎”代表虚假的事物,强调谣言因多人重复而变得貌似真实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以为是形容人多力量大,实际上是指谣言因多人传而被信以为真。
用法:对于网络上的谣言,我们要谨慎对待,避免三人成虎。
明日黄花
解释:比喻已经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。
提示:成语源自宋代,强调事物的过时或失去原本的价值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认为是形容黄花的美丽,实际指的是事物的过时和失去意义。
用法:这则消息早已是明日黄花,已经没有了讨论的意义。
集腋成裘
解释:比喻积少成多,小东西积累起来可以成大事。
提示:成语中的“腋”指狐狸腋下的皮毛,强调通过一点点的积累达到大的成就。
常见误解:容易被误解为单纯的积累,忽略了“集腋成裘”形容的是通过小的积累达到大的成就。
用法:虽然每次的捐款不多,但集腋成裘,终究能够帮助到需要的人。
鬼斧神工
解释:形容建筑、雕塑等技艺非常精巧,似乎不是人力所能完成的,仿佛是鬼神之手所为。
提示:成语强调技艺的极度精巧和非凡,通常用来形容工艺或自然景观的美妙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认为是形容鬼怪或神奇的事情,实际是形容技艺的高超或自然景观的巧夺天工。
用法:这座古老的宫殿雕刻精美,真是鬼斧神工,令人叹为观止。
别无长物
解释: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,原指生活简朴,现在多形容贫穷。
提示:成语原意强调简朴,现在多用来形容贫穷的生活状态。
常见误解:有人误认为是形容人没有特长,实际是指生活中没有多余的物品或财产。
用法:他住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,家里别无长物,生活十分清贫。